拼音Chēnɡ Liǔ
别名柽(《诗经》),河柳(《毛诗传》),殷柽(《尔稚》郑玄注),雨师(陆玑《诗疏》),赤杨(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辅旧事》),赤柽(《日华子本草》),三春柳(《开宝本草》),春柳(《本草图经》),三眠柳(《本草衍义》),檴落(《通志》),长寿仙人柳(《履巉岩本草》),观音柳(《卫生易简方》),雨丝、蜀柳、垂丝柳(《纲目》),赤柳(《东医宝鉴》),西河柳(《本草汇言》),赤柽柳(《本草备要》),西湖柳、红筋条(《中国树木分类学》),山川柳(《药材生产手册》),红柳(《新疆药材》)。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细嫩枝叶。4~5月花未开时,折取细嫩枝叶,阴干。
原形态①柽柳
灌木或小乔木,高2.5~4米。茎多分枝,枝条柔弱,扩张或下垂;树皮及枝条均为红褐色。叶互生;无叶柄;叶片细小,呈鳞片状、卵状三角形、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3毫米,先端尖,基部鞘状,蓝绿色。花为圆锥状复总状花序,顶生,长2~5厘米,出自当年生枝端;花小,粉红色;苞片线状锥形,先端尖,基部扩大,较花梗长,萼片及花瓣均为5;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药卵圆形,紫红色,花丝细长;雌蕊1,柱头3裂,花盘褐色,5深裂,每裂片先端再分裂至中部成10裂状。蒴果狭小,先端具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福建、山西、陕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②桧柽柳,又名:华北柽柳、桧叶柽柳、钻天柳、溪河柳、香椿柳。
本种与上种极相似,其主要区别点为:总状花序侧生于前年生枝上;苞片为椭圆状披针形,较花梗稍长;花盘5裂,裂片先端凹或近全缘。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于湿润碱地或河岸冲积地。分布河北、河南、福建、广东、云南、山西、辽宁、内蒙古等地。
③多枝柽柳
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小枝纤细,无毛,有浅条沟,紫色或紫褐色。叶互生,为卵形至披针形的细小鳞片,覆瓦状,基部抱茎或半抱茎,先端渐尖,全缘,灰绿色或带白粉。单总状花序较稀疏地生长于当年幼枝上,长3~8厘米,再集成顶生圆锥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小,淡粉红色。花期夏、秋季。
分布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等地。
生境分部主产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云南、福建、广东等地。
性状干燥的枝梗呈圆柱形。嫩枝直径不及1.5毫米,表面灰绿色,生有许多互生的鳞片状的小叶。质脆,易折断。粗梗直径约3毫米,表面红褐色,叶片常脱落而残留叶基呈突起状。粗梗的横切面黄白色,木质部占绝大部分,有明显的年轮,皮部与木质部极易分离,中央有髓。气微弱,味淡,以色绿、质嫩、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树脂、槲皮素。树皮含水分19.6%,鞣质5.21%。
药理作用①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柽柳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5克/公斤,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无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1克/公斤,无明显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②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柽柳煎剂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③解热作用
人工发热家兔皮下注射浸膏溶液12克/公斤,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去梗,喷润后切段,晒干。
性味甘咸,平。
①《履巉岩本草》:"凉,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苦微咸。"
③《本草从新》:"甘咸,平。"
归经入肺、胃、心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阳明,手太阴、少阴经。"
②《本草从新》:"入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
①《纲目》:"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②《东医宝鉴》:"主疥癣及一切恶疮。"
③《本草备要》:"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
④《本经逢原》:"去风;煎汤浴风疹身痒效。"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关节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水洗。
注意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
复方①治小儿痧疹不出,喘嗽,烦闷,躁乱:㈠西河柳叶,风干为末,水调四钱,顿服。(《急救方》)㈡西河柳煎汤,去渣,半温,用芫荽蘸水擦之,但勿洗头面;乳母及儿,仍以西河柳煎服。(《纲目拾遗》)
②治斑疹麻瘄不出,或因风而闭者:西河柳叶、樱桃核,煎汤洗之。(《经验方》)
③治疹后痢:西河柳末,砂糖调服。(《本草从新》)
④治感冒:西河柳五钱,霜桑叶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⑤治腹中痞积:观音柳煎汤,露一夜,五更空心饮数次。(《卫生易简方》)
⑥治吐血:鲜柽柳叶二两,茜草根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赤柽木,近世又以治痧疹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药。《经》曰,少阴所至为疡疹,正刘守真所谓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旨也。盖热毒炽于肺胃,则发癍疹于肌肉间,以肺主皮毛,胃主肌肉也。此药正入心、肺、胃三经,三经毒解则邪透肌肤,而内热自消,此皆开发升散,甘咸微温之功用。""同石膏、知母、薄荷、荆芥、玄参、牛蒡子、麦门冬、竹叶、连翘、黄芩、甘草之属,治癍疹发不出,或虽发不透,如热甚毒炽,舌生芒刺,大渴谵语,癍色紫黑者,加入三黄石膏汤内大效。"
②《本草汇言》:"柽柳,凉血分,发痧瘩,解痧毒之药也。古云痧瘩,即今之瘄疹也,宜苦凉轻散之剂,则出而解。此药轻清升散,开发瘄毒,如瘄毒内闭不出,或出之甚多,难于解退,或解退后热发不止,或喘嗽不消,肌肉赢瘦,致成瘄疳、瘄劳者多有之,以此煎汤代茶,日饮,瘄疹诸疾,渐自消减矣。与桔梗、甘草、牛蒡子同用更善。"
③张寿颐:"柽柳,性温入血而善于发泄,治麻疹之不能透发者甚效,乃濒湖《纲目》所未详者。但透达之性极速,入煎剂不当过二钱,俗又以此煎汤作熏蒸揩洗外治之法,则麻疹既不透发,最忌感寒冒风,而乃脱衣露体,虽用热汤,必有流弊,不可轻试,如在春、冬天寒,尤为大忌。"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以柽柳细嫩枝叶入药,制成煎剂、冲剂、丸剂和注射剂等应用。㈠煎剂:取鲜柽柳2两(干者减半),白矾6分,水煎两次(白矾分两次入煎),药液混合,早晚分服。㈡冲剂:以鲜柽柳3斤(干者减半),柽柳细粉半斤,白矾3两,制成冲剂100包(每包重5~5.5克),每次开水冲服1包,每日2次。㈢丸剂:用柽柳细粉1斤,白矾细粉2.4两,混合制成水丸。每次服2钱,每日2次。㈣注射液:每毫升含干生药1克,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均10天为一疗程。应用各种剂型(丸剂最多,冲剂次之,少数为煎剂或注射液)治疗1502例,其中甲组1025例为老年慢性气管炎,乙组477例为50岁以下的慢性气管炎患者。经1~10个疗程治疗,近期控制:甲组91例(8.9%),乙组97例(20.3%);显效:甲组360例(35.1%),乙组156例(32.7%);好转:甲组429例(41.9%),乙组179例(37.6%);无效:甲组145例,乙组45例。甲组总有效率为85.9%,显效以上为44%;乙组总有效率90.6%,显效以上为53%。实践证明,柽柳具有较好的镇咳、平喘、祛痰、消炎作用。对单纯型效果较好,喘息型次之,合并肺气肿者较差。一般用药后3~4天出现疗效,注射剂1~2天即可见效,最快者半小时即显平喘作用。有效病例在停药后,症状可以继续好转或稳定。虽有因感冒而复发者,但症状较轻,再用柽柳治疗3~5天,症状即被控制。治疗中极个别的有轻微副作用,如口干、头晕、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多,一般不影响治疗。
②试治鼻咽癌
取柽柳、地骨皮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试治2例,分别在68天和3个月后,自觉症状缓解,原有鼻咽部的赘生物消失。半年后复查,鼻咽部赘生物未见再发。
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Chēnɡ Liǔ
别名柽、河柳、殷柽、雨师、人柳、赤柽木、三春柳、春柳、三眠柳、长寿仙人柳、观音柳、垂丝柳、雨丝、蜀柳、西河柳、赤树柳、山柽柳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格的嫩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marix chinensis Lour.[T.juniperina Bunge]
采收和储藏:未开花时采下幼嫩枝梢,阴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6m。幼枝柔弱,开展而下垂,红紫色或暗紫色。叶鳞片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mm,半贴生,背面有龙骨状柱。每天开花2-3次;春季在去年生小枝节上侧生总状花序,花稍大而稀疏;夏、秋季在当年生幼枝顶端形成总状花序组成顶生大型圆锥花序,常下弯,花略小而密生,每朵花具1线状钻形的绿色小苞片;花5数,粉红色;萼片卵形;花瓣椭圆状倒卵形,长约2mm;雄蕊着生于花盘裂片之间,长于花瓣;子房圆锥状瓶形,花柱3,棍棒状。蒴果长约3.5mm,3瓣裂。花期4-9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生于河流冲积地、海滨、难头、潮湿趱碱地和沙荒地。
资源分布:野生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我国东部至西南部各地有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强,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耐碱,耐旱。在粘壤土、砂质壤土及河边冲积土中均可生长,常栽于河边、路边、沟边、庭院等处。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扦插育苗繁殖。种子繁殖:3-4月播种育苗,行距15-18cm,开沟条播,覆土约1cm,苗高15cm时,按株距12cm间苗。春秋季时按行株距(1-2)m×m,穴深1m移栽,栽后浇水,扦插育苗繁殖:在早春未发芽前,选2-3年生枝,剪成17-20cm长的插条。畦面按行距33cm开深15cm的横沟,再按株距10cm把插条插入沟中,上端露出3cm左右,覆土压实,保持土壤湿润并适当追肥。2年后移栽,宜在早春发芽前进行,按行株距1m×1cm开穴,每穴栽种1株,成活后浇人畜粪水。
田间管理 移栽后,夏季应松土除草,科季施土杂肥。第2年夏、冬季再松土除草,追肥各1次。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蓑衣虫、蚜虫等。
性状性状鉴别 枝细圆柱形,直径0.5-1.5mm,表面黄绿色,节较密,叶鲜片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mm,背面有龙骨状柱。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有髓。气微,味淡。
以枝叶细嫩、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枝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窄,近木栓处有2-4列厚壁细胞,壁稍厚,木化。中柱鞘纤维壁木化;纤维束周围细胞含硫酸钙结晶,形成晶纤维。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髓射线宽2-3个相聚;髓射线宽2-3列细胞。髓部小。
粉末特征:灰绿色。表皮细胞横断面观类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叶缘)呈乳头状突起,角质层厚6-9μm内蒙细齿状;表面观类方形、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细密连珠状增厚,有的可见半月形角质突起。气孔下陷,副卫细胞4-6个,有的特小。②硫酸钙结晶直径5-34μm,棱角大多明显,另有少数呈主形或小针状结晶。③纤维(枝)直径8-25μm ,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纤维周围细胞含硫酸钙结晶,形成晶纤维。④髓薄壁细胞类圆形,有的含硫酸钙结晶,此外,有薄壁细胞及叶柄基部纤维和导管等。
化学成分从干燥柽嫩枝叶中分得柽柳酚(tamari-xinol),柽柳酮(tamarixone),柽柳醇(tamarixol),β-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rcosterol),槲皮素二甲醚(qrer-cetin-3,4-dimethylether),硬脂酸(stearic acid),正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12-正三十一烷醇(12-hentriacontanol),三十二烷醇已酸酯(dotriacontanyl acetate)[1]。又分得山柰酚-4-甲醚(kaempferol-4-methylether),山柰酚-7,4-二甲醚(kaempferol-7,4-dimethylether),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甲醚(qrercetin-3-methyher)即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没食子酸(gallicacid)[2],没食子酸甲酯-3-甲醚(methyl gallate-3-methyl ether)及反式的2-羟基甲氧基桂皮酸(2-hydroxy-4-methoxycinnamicacid)[3]
药理作用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本品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5g/kg,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无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1g/kg,无明显平喘作用(组胺喷雾引喘法)。
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本品煎剂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柽柳酮和柽柳醇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解热作用:人工发热家兔皮下注射本品浸膏溶液12g/kg,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4.抗肝炎作用:本品40%乙醇水溶出组分有抗炎症作用。本品的70%乙醇提取物口服给予用四氯化碳诱发的急性肝炎的GOT和GPT值,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减轻肝组织损害。
毒性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柽柳煎剂5g/kg腹腔注射,对氨水喷雾所致的小鼠咳嗽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小鼠酚红法试验表明无法痰作用;1g/kg腹腔注射,对组胺喷雾所致貘鼠哮喘无明显平喘作用[1]。另报道,以1×g组胺使正常貉鼠离体气管致痉,5min后加入柽柳醇提物或水提物1×104g(生药),显示强大而持久的抗组胺作用,5min内的对抗强度超过100%[2]。
2、保肝作用 柽柳的70%已醇提取物灌胃给药,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急性肝炎小鼠有保肝作用,给药组小鼠的天冬氨酸转氨酷(AST)和丙氨酸转氨酷(ALT)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可减轻CCL4所致肝重的增加,减轻肝组织变性程度[3]。
3、抗菌作用 柽柳煎剂在体外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和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1]。柽柳成分柽柳酮及柽柳醇对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4]。
4、解热作用 柽柳浸膏溶液12g/kg皮不注射,对人工发热家兔有一定解热作用[1]。
5、毒性 柽柳煎剂小鼠腹深注射的LD50为21.6g/kg。2只豚鼠腹腔热注射柽柳煎剂5g/kg,观察48h,未见异常;另2只腹腔注射5g/kg,在4h内死亡[1]。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20min,滤过,滤液供以下试验:①取滤液1mil,加镁粉少许,加盐酸3-4滴,在水浴上加热,显橘红色。(检查黄酮)②取滤液分别滴在滤纸片上,用氨蒸气熏显黄色,喷1%三氯化铝已醇液,显明显黄色。(检查共同酮)③取滤液1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饱和硼酸丙酮试液1ml,10%枸橼酸丙酮试液1ml,在水浴上蒸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强烈的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5ml,在水浴上回流1h,滤过,滤液回收甲醇。残渣溶于2ml甲醇中,滤过,滤液供点样用。以槲皮素为对照品。同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用苯-甲醇(8:2)为展开剂,展距10cm,用氨熏后紫外光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处显相同颜色斑点。
炮制拣去杂质,去梗,喷润后切段,晒干。
性味味甘;辛;性平;
归经归肺;胃;心经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透疹;解毒。主风热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擦洗。
注意麻痛已透及体虚多汗者禁服
复方1、治痧疹发不出,顺喇,烦闷,躁乱①西河柳叶,风干为末。水调四线,顿服立定。(《纲目拾遗》引《急救方》)②蟑退一钱,鼠粘子(炒研)一钱五分,荆芥穗一钱,玄参二钱,甘草一钱,麦门冬(去心)三钱,干葛一钱五分,薄荷叶一钱,知母(蜜炙)一钱,西河柳五钱,竹叶三十片。水煎服。(《医学广笔记》竹叶柳蒡汤)③西河柳煎汤,去潭。半温,用芫荽蘸水擦之,但勿洗头面。乳母及儿,仍以西河柳煎服。(《纲目拾遗》)2、治麻痛伏而过期不出 西河柳为末。以茅根煎汤下三四钱,折水下弈可。(《座科活人全书》独圣散)3、治斑疹麻瘼不出,或因风而闭者 西河柳叶、樱桃核。煎汤洗之。(《纲目拾遗》引《经验方》)4、治一切风,不问远近 柽叶半斤(细锉)。如无,枝叶变可),荆芥半斤(细锉)。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滤去滓,澄清。白蜜五合,竹沥五合,上相和,以新瓷瓶盛,用油单子盖紧系,以重汤煮,勿令入水,从初五更煮至日出即佳。每服一小盏,日三服。(《普济方》柽叶煎)5、治感冒,发热,头痛 柽柳、薄荷各9g,绿豆衣9g生姜3g.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6、治风湿痹痛 西河柳、虎丈根、鸡血藤各3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7、治痞 用观音柳煎汤,露一宿,至五更饮数次。痞自消。(《卫生易简方》)8、治酒病 长寿仙人柳,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每服一钱,用酒调下。(《履
各家论述1.《纲目》: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2.《东医宝鉴》:主疥癣及一切恶疮。
3.《本草备要》: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
4.《本经逢原》:去风;煎汤浴风疹身痒效。
5.《现代实用中药》:治关节风湿。
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以柽柳细撇枝叶入药,制成煎剂、冲剂、丸剂和注射剂等应用。
1.1.煎剂:取鲜柽柳2两(干者减半),白矾6分,水煎两次(白矾分两次人煎),药液混合,早晚分服。
1.2.冲剂:以鲜柽柳3斤(干者减半),柽柳细粉半斤,白矾3两,制成冲剂100包(每包重5-5.5g),每次开水冲服1包,每日2次。
1.3.用柽柳细粉1斤,白矾细粉2.4两,混合制成水丸。每次服2钱,每日2次。
1.4.注射液:每毫升含干生药1g,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日2次。均10天为一疗程。
应用各种剂型(丸剂最多,冲剂次之,少数为煎剂或注射液)治疗1502例,其中甲组1025例为老年慢性气管炎,乙组477例为50岁以下的慢性气管炎患者。经 l-10个疗程治疗,近期控制:甲组91例(8.9%),乙组97例(20.3%);显效:甲组360例(35.1%),乙组156例(32.7%);好转:甲组429例(4l.9%),乙组179例(37.6%);无效:甲组145例,乙组45例。甲组总有效率为85.9%,显效以上为44%;乙组总有效率90.6%,显效以上为53%。实践证明,柽柳具有较好的镇咳、平喘、祛痰、消炎作用。对单纯型效果较好,喘息型次之,合并肺气肿看较差。一般用药后3-4天出现疗效,注射剂l-2天即可见效,最快者半小时即显平喘作用。有效病例在停药后,症状可以继续好转或稳定。虽有因感冒而复发看,但症状较轻,再用柽柳治疗3-5天,症状即被控制。治疗中极个别的有轻微副作用,如口干、头晕、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多,一般不影响治疗。
2.试治鼻咽癌:取柽柳、地骨皮各1两水煎服,每日l剂。试治2例,分别在68天和3个月后,自觉症状缓解,原有鼻咽部的赘生物消失。半年后复查,鼻咽部赘生物未见再发。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