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ú Jié Shēn
英文名RHIZOMA PANACIS JAPONICI
别名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参、七叶子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其根状茎称“竹节参”,块根称“明七”或“白三七”。叶称“七叶子”。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肉质侧根。长5~22cm,直径0.8~2.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根痕。节明显,节间长0.8~2cm,每节有1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
无臭,味苦、后微甜。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 2~10列细胞。皮层稍宽,有少数分泌道。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形成层成环。韧皮部偶见分泌道。木质部束略作2~4股性放射状排列,也有呈单行排列;木纤维常1~4束,有的纤维束旁有较大的木化厚壁细胞。中央有髓。薄壁细胞中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7~70μm,并含淀粉粒。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木纤维成束,直径约25μm,壁稍厚,纹孔斜裂缝状,有的交叉呈人字形。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15~70μm。梯纹、网纹或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70μm。树脂道碎片偶见,内含黄色块状物。木栓组织碎片细胞呈多角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淀粉粒众多,多单粒,呈类圆形,直径约10μm,或已糊化。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 5ml,振摇 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滴加三氧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再蒸干,即显紫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水5 ~10滴,搅匀,再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10ml,密塞,振摇约10分钟,放置过液,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硫酸与30%乙醇的混合溶液(1→20)10ml,加热回流2 小时;用氯仿20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层,用水10ml洗涤,弃去洗液,氯仿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齐墩果酸2mg、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各0.5mg 的三种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6~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拼音Zhú Jié Shēn
别名土参、土精、血参、竹节三七、甜七、竹根七、、竹节人参、竹鞭三七、罗汉三七、竹节七、竹七、萝卜七、白三七、水三七、明七、野三七、鸡头七、野田七、、蜈蚣七、七叶子、大竹根七
出处1.竹节参载于《科学的民间药草》,但早在清代《纲目拾遗》中即载有昭参,谓:“浙产台温山中。出一种竹节三七,色白如僵蚕,每条上有凹痕如臼,云此种血症良药。”2.并引《宦游笔记》云:“人参三七以形圆而味甘如人参者为真,其长形者乃昭参水三七之属,尚欠分晰也。”3.又引沈学士云:“竹节三七,即昭参,解酲第一,有中酒者,嚼少许,立时即解。”可见‘昭参’条下所载的竹节三七即为本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japonicus C.A.Mey.[P,pseu-do-ginseng Wall,var.japonicus(C .A .Mey.)Hoo et Tseng]
采收和储藏:9-10月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或更高。根茎横卧,呈竹鞭状,肉质肥厚,白色,结节间具凹陷茎痕,叶为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顶;叶柄长8-11cm;小叶通常5,叶片膜质,倒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5-18cm,宽2-6.5cm,先端渐尖,稀长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或重锯齿,上面叶脉无毛或疏生刚毛,下面无毛或疏生密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花50-80朵或更多,总花梗长12-20cm,无毛或有疏短柔毛;花小,淡绿色,小花梗长约10mm;花萼绿色,先端5齿,齿三角状卵形;花瓣5,长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5,花丝较花瓣短;子房下位,2-5室,花柱2-5,中部以下连合,上部分离,果时外弯。核果状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直径5-7mm。种子2-5,白色,三角状长卵形,长约4.5mm。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600m的山谷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西藏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根茎呈竹鞭状,扁圆柱形,稍弯曲,长5-22cm,直径0.8-2.5cm,节密集,节间长0.8-2cm,每节上方有一圆形深陷的茎痕,表面灰棕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和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黄色,有多个淡黄色维管束点痕,排列成圈。气微香,味苦、微甜。以条粗、质硬、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2.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数列。皮层稍宽;有少数分泌道;径向44-97μm,切向约至200μm。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形成层成环。有的韧皮部中有少数分泌道。木质部束略作2-4股性放射状排列,有时单行排列,导管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约至70μm;木纤维常1-4束,有的纤维束旁有较大的木化厚壁细胞。中央有髓。本品薄壁细胞中有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7-70μm,并含淀粉粒。
化学成分根茎含竹节人参皂甙(chikusetsu-saponin)Ⅲ、Ⅳ、Ⅴ、,人参皂甙(ginsenoside)Rd、Re、Rg1、Rg2,三七皂甙R2(notoginsenoside R2),伪人参皂甙F11(pseudo-ginsenoside F11),竹节人参皂甙Ⅴ的甲酯(methyl ester of chikusetsu-saponin Ⅴ),其他5种皂甙:齐墩果酸-3-O-β-D-(6'-甲酯).吡喃葡萄糖醛酸甙[oleanolic acid-3-O-β-D-(6'-methylester)-glucuronopyranoside],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齐墩果酸-3-O-[β-D-(6'-甲酯)-吡喃葡萄糖醛酸基]-28-O-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6'-methylester),glucuro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ide},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竹节人参煎剂10g(生药)/kg灌胃,1-3天内连用3次,对大鼠蛋清、甲醛或右旋糖酐引起的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皮下埋藏棉球引起的肉芽肿形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炎机理研究,竹节人参对去肾上腺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鼠灌胃竹节人参煎剂10g(生药)/kg,每日1次,1天或连续7天,均不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豚鼠灌胃10g(生药)/kg,每日1次,连续5天,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无明显的影响,表明竹节人参不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引起抗炎作用。
2.延缓衰老作用:竹节参总皂甙323μg/ml时,对正常大鼠肺匀浆自发过氧化脂质生成有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强。10μg/ml能抑制Fe2+-半胱氨酸诱导的肺微粒体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呈剂量依赖性增强。竹节参总皂甙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加强,对羟自由基(·OH)亦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为羟自由基清除剂苯甲酸钠的3.2倍。脯氨酸羟化成羟脯氨酸,机体衰老过程,因供氧不足,影响脯氨酸的羟化过程,造成胶原中羟脯氨酸含量降低。竹节参总皂甙0.824%(生药中含量为8%),每次灌胃15ml/kg,每日1次,连续30天,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增加10.4%。竹节人参多糖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
3.降血糖作用:竹节人参所含齐墩果烷系皂甙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
4.毒性:竹节人参40g(生药)/kg灌胃,小鼠出现短时安静,活动减少,食欲略减。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2g,加醋酐2ml,置水浴加热2min,滤过。取滤液2ml,沿管壁缓缓滴加硫酸2-4滴,在两液接界处显红紫色。(检查皂甙)(2)取竹节参粉末2g,按:珠儿参”条所述方法进行薄层色谱试验。在365nm紫外光下检视,重型节参根和根茎的色谱可见7个色斑,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荧光色斑。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本品为扁圆形的厚片,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可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周边灰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致密的皱纹及明显的结节。质硬而脆,易折断。气微,味苦、微甜。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经归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补虚强壮;止咳祛痰;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病后体弱;食欲不振;虚劳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倒经;崩漏;外伤出血;症瘕;瘀血经闭;产后瘀阴腹痛;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痈肿;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泡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掺或调敷。
注意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忌服。”2.《中药志》:“无虚无瘀者不宜。”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