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ù Juān
别名杜鹃花、红杜鹃、映山红、艳山红、艳山花、清明花
来源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以根、叶及花入药。春末采花,夏季采叶,秋冬采根,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根:酸、涩,温。有毒。
叶、花:甘、酸,平。
功能主治根:祛风湿,活血去瘀,止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用治外伤出血。
花、叶: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痒。用于支气管炎,荨麻疹;外用治痈肿。
用法用量根2~3钱;花、叶3~5钱;外用适量,根研粉,叶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Dù Juān
别名大杜鹃、四声杜鹃、小杜鹃、中杜鹃
来源鹃形目杜鹃科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L.;四声杜鹃C. micropterus Gould;小杜鹃C. poliocephalus Latham;中杜鹃C. saturatus Blyth,以去内脏的全体入药。
生境分部我国北部、东部及南部地区。
炮制烧存性。
功能主治消瘰,通便,镇咳。主治淋巴结结核,便泌,百日咳。
用法用量0.5~1钱;鲜用1只。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Dù Juān
别名鹈鴂(《楚辞》),巂周(《尔雅》),子巂鸟、周燕(《说文》),鶗鴂(《临海异物志》),杜宇、子规(《禽经》),谢豹(《禽经》注),怨鸟(《埤雅》),催归、阳雀(《纲目》)。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杜鹃科动物小杜鹃的肉或全体。
原形态体长约28厘米。嘴暗黑色,基部黄色,形细长而弯曲。眼睑黄色。颊部灰色。背部青灰色;翼长,外侧飞羽内翎有白色横纹。尾羽灰黑色,尾羽中央沿羽轴有白色小斑,在外侧者有白色横纹。腹部白色,杂有细小黑色斑纹。脚细小,黄色,对趾型。
常栖于密林中,初夏间常昼夜啼叫。好食毛虫。不自营巢,常产卵于莺巢中孵化。夏时几遍我国东部。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皆为夏候鸟。
性味《纲目》:"肉: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纲目》:"治疮痿有虫,薄切、炙热贴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Dù Juān
英文名Little cuckoo
别名鹈鴂、巂、子巂鸟、杜宇、子规、怨鸟、子归、催归、阳雀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科动物小杜鹃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lus poliocephalus Latham
采收和储藏:夏季捕捉,捕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小杜鹃,体长约28cm左右。上体大都青灰色,但颊部灰色;眼睑黄色。尾羽灰黑色,中央沿羽轴有白色小斑,其外侧有白色横纹。下体白色,杂有细小黑色斑纹。嘴暗黑色,嘴基和下嘴黄色;跗跖、趾和爪等亦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栖于浓密的阔叶林中繁殖期也常在有柳丛或苇糖的水边高树上。不自营巢。善鸣,五声一度,鸣叫不息。以昆虫为主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时遍布我国东部。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为夏候鸟。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滋养补虚;解毒杀虫;活血止痛。主病后体虚;气血不足;疮瘘;跌打肿痛;关节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2只;或烧存性,研末,每次1.5-3g。外用:适量,薄切贴敷。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治疮瘘有虫,薄切、炙热贴之。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