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地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蓝地花

拼音Hónɡ Lán Dì Huā

别名长茎飞蓬、紫苞飞蓬

来源菊科红蓝多花Erigeron elongatus Ledeb.,以全草、根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新疆、四川。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活血。主治结核型、瘤型麻风,视物模糊。

用法用量全草1~3钱;根3~5钱。炖肉服治眼病。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红蓝地花

拼音Hónɡ Lán Dì Huā

别名灯盏花、白带丹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长茎飞蓬全草。夏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直立草本,高20~70厘米,全株被毛。主根较短,上生多数须根。单叶互生,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叶缘上部具浅锯齿及缘毛。头状花序顶生,淡紫色。瘦果,扁平,冠毛为柔软的刺毛。

生于干燥草坡、林下灌木丛中。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活血。治结核型、瘤型麻风。

复方治眼雾:红蓝地花根三至五钱。炖肉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蓝地花

拼音Hónɡ Lán Dì Huā

英文名Herba of Longstem Fleabane

别名灯盏花、白带丹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长茎飞蓬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geron elongatus Lede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长茎飞蓬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50cm。主根较短,上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中部以上分枝,带紫色或少有绿色,疏被微毛。叶全缘,质较硬;基生叶集成莲座状,花后枯菱,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10cm,宽1-11mm。基部下处成叶柄;中部以上叶长0.5-7cm,宽0.7-8mm,先端急尖,无叶柄。头状花序通常较少,排列成伞房状或圆锥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条状披针形,紫色,有腺毛;舌状花二型;外围舌状,长不超过筒状花或等长,淡紫以,内层细管状,无毛;两性花筒状,黄色,上端裂片暗紫色。瘦果长圆状披针形;冠毛白色,2层。花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向阳的山坡和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活血。主结核型;瘤型麻风、视物模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炖肉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