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ǎi Piāo Shāo
英文名ENDOCONCHA SEPIAE
别名乌贼骨、墨鱼骨
来源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 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内壳。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洗净,干燥。
性状无针乌贼:呈扁长椭圆形,中间厚,边缘薄,长9~14cm,宽2.5~3.5cm,厚约1.3cm。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两侧略显微红色,有不甚明显的细小疣点;腹面白色,自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角质缘半透明,尾部较宽平,无骨针。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粉质,显疏松层纹。气微腥,味微咸。
金乌贼:长13~23cm,宽约至6.5cm。背面疣点明显,略呈层状排列;腹面的细密波状横层纹占全体大部分,中间有纵向浅槽;尾部角质缘渐宽,向腹面翘起,末端有1骨针,多已断落。
鉴别(1) 本品粉末类白色。置显微镜下观察,多数为不规则透明薄片,有的具细条纹;另有不规则碎块,表面显网状或点状纹理。
(2) 取本品粉末,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砸成小块。本品多为不规则形或类方形小块,类白色或微黄色,味淡。
性味咸、涩,温。
归经归脾、肾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用于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溃疡病。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
用法用量5~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拼音Hǎi Piāo Shāo
别名乌鲗骨(《素问》),乌贼鱼骨(《本经》),墨鱼盖(《中药志》)。
出处《纲目》
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壳。收集从乌鲗鱼中剥下之内壳;或于4~8月间,捞取漂浮在海边的乌鲗内壳,漂净,晒干。
原形态①无针乌鲗,又名:花拉子、麻乌鲗。
头部短,长约29毫米,两侧各有1发达的眼;眼后有椭圆形的嗅觉陷窝。前部中央有口,前方有腕4对和触腕1对,腕呈放射状排列于口的周围,长度相近,内方有吸盘4行,其角质环外缘具尖锥形小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为生殖腕。触腕长度一般超过胴长;触腕穗狭小,长约40毫米,其上有吸盘约20行。头部的腹面有1漏斗器。胸部卵圆形,长达157毫米(背面),宽约65毫米;两侧有肉鳍;胴后腹面有1腺孔。生活时胴背有明显的白花斑。外套腔背面中央有1石灰质的长椭圆形内壳,后端无骨针。肛门附近有墨囊。
栖于海底;遇敌时由墨囊放出墨液,以掩护自己。肉食性。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②金乌鲗
头部长约30毫米。腕的长短相近,各腕吸盘大小相近,其角质环外缘具不规则钝形小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为生殖腕。触腕稍超过胴长,触腕穗呈半月形,上有吸盘约10行。胴部呈卵圆形,长可达20厘米,约为宽度的1.5倍。生活时体黄褐色,胴背有紫棕色细斑和白斑相间,雄性胴背有波状条纹。内壳后端具粗壮骨针。近漏斗管附近有贮黑水的墨囊。
分布黄海、渤海及东海一带。
生境分部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江苏、辽宁沿海地区。
性状①无针乌鲗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边缘薄,中间厚,长9~14厘米,宽约2.5~3.5厘米,中部厚约1.2~1.5厘米,腹面白色,有水波状纹,自尾端至中央最厚处,占全长的1/2或1/2强。背面磁白色而略带暗红色,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中央有1条明显的隆起,表面有一层硬脆皮膜,角质缘呈半透明状。末端无骨针。体轻,质松脆,易折断,断面有明显的微向背面弯曲的平行层纹。除背部硬膜外,其它部分可擦下细粉。气微腥,味微咸。
⑦金乌鲗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中间厚,边缘薄,长13~20厘米,宽5~7厘米,中部厚0.7~1.5厘米。腹面洁白,有水波状纹,自尾端至最厚处约占全长的5/6~4/5。背面磁白色,微带淡红色,密布小疙瘩状的突起,中央有1条较明显的隆起。末端有1骨针。
以上药材均以身干、体大、色白、完整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碳酸钙80~85%,壳角质6~7%,粘液质10~15%,并含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
药理作用乌贼骨中所含的碳酸钙,可作制酸剂。新鲜乌贼中所含5-羟色胺及另一种物质,可能是一种多肽类(脑、腮、心含量较多)。人食乌贼中毒可能即此物质引起肠运动的失调所致
炮制海螵蛸:刷洗干净,晒干,砸成小块。炒海螵蛸:将海螵蛸块,用文火炒至黄色为度。煅海螵蛸:海螵蛸放般罐内,煅至焦黑色,取出放凉。
性味咸,微温。
①《本经》:"味咸,微温。"
②《吴普本草》:"冷。"
③《别录》:"无毒。"
④《药性论》:"有小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厥阴血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
①《本经》:"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
②《别录》:"惊气入腹,腹痛环脐,阴中寒肿(一作"丈夫阴中肿痛》),又止疮多脓汁不燥。"
③《药性论》:"止妇人漏血,主耳聋。"
④《唐本草》:"疗人目中翳。"
⑤《食疗本草》:"主小儿大人下痢,炙今黄,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服之。"
⑥《本草拾遗》:"主妇人血瘕,杀小虫。"
⑦《日华子本草》:"疗血崩。"
⑧《纲目》:"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治疟消瘿。研末敷小儿疳疮,痘疮臭烂,丈夫阴疮,汤火伤,跌伤出血。烧存性,同鸡子黄涂小儿重舌、鹅口,同蒲黄末敷舌肿血出如泉,同银朱吹鼻治喉痹,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脓及耳聋。"
⑨《要药分剂》:"通经络,去寒湿。"
⑩《现代实用中药》:"为制酸药,对胃酸过多、胃溃疡有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①《本草经集注》:"恶白敛、白及。"
②《蜀本草》:"恶附子。"
③《本草经巯》:"血病乡热者勿用。"
复方①治胃痛,吐酸:㈠海螵蛸五钱,贝母、甘草各二钱,瓦楞子三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㈡海螵蛸一两(研末),阿胶三钱。共炒,再研末。每次服一钱,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胃出血:海螵蛸五钱,白芨六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一钱五分,日服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吐血及鼻衄不止:乌贼骨,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鼻血不止:乌贼鱼骨、槐花等分。举生半炒,为末吹鼻。(《世医得效方》)
⑤治积年肠风下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疼,或如鼠妳,或如鸡冠,常似虫咬,痛痒不息:绿矾二两(烧令赤),乌贼鱼骨一两(炙令微黄),釜底墨一两。捣罗为末,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赤糙米汤下三十丸。(《圣惠方》)
⑥治小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钱。生地黄汁调服。(《经验方》)
⑦治妇人漏下不止:乌贼骨、当归各二两,鹿茸、阿胶各三两,蒲黄一两。上五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千金方》)
⑧治妇人久办白带下:乌贼骨一两(烧灰),白矾三两(烧汁尽),釜底墨二两。捣罗为末,用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
⑨治跌破出血:乌贼鱼骨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各种外伤出血:骨粉、海螵蛸、蒲黄炭各等分。研细末,过150目筛,混合即得。撒于创面,稍加压即可凝固止血。(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外伤出血:海螵蛸、煅猪皮、人中白各一两,石灰一两半。共研细粉。消毒,撒于创面处,包扎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⑿治血枯:四乌鲗骨、一蔖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素问》)
⒀治哮喘:海螵蛸,焙干研成细末。每日三次。每次一钱五分,温开水送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⒁治诸疳疮:海螵蛸三分,白及三分,轻粉一分。为末。先用浆水洗,拭干贴。(《小儿药证直诀》白粉散)
⒂治疬疡:三年醋磨乌贼骨,先布摩肉赤,敷之。(《千金方》)
⒃治小儿脐疮出脓及血:海螵蛸、胭脂,为末,油调搽之。(《圣惠方》)
⒄治头上生疮:海螵蛸、白胶香各二钱,轻粉五分。为末。先以油润净乃搽末。(《卫生易简方》)
⒅治耳底出脓:海螵蛸半钱,麝香一字。为末。以绵杖缴净,吹入耳中。(《澹寮方》)
⒆治阴囊湿痒:乌贼骨、蒲黄、扑之。(《医宗三法》)
⒇治目中一切浮翳:乌贼鱼骨,细研和蜜点之。(《食疗本草》)
(21)治疳眼:乌贼鱼骨、牡蛎等分。为末,糊丸如皂子大。每服用猪子肝一具,药一丸,清米泔内煮,肝熟为度,和肝食,用煮肝泔水下三两服。(《经验方》)
(22)治下肢溃疡:海螵蛸六两,制甘石一两,赤石脂二两,熟石膏三两。研细末,瓶贮备用,如疮口局部肌肉乌紫者,取上药百分之八十,加入肉桂粉百分之二十。将药末撒于疮口以不见肉为度,每早、晚各换药一次,外贴适当软膏。第二次换药时,创口不宜用水洗涤,用消毒棉球揩去陈药,或用油料将陈药涂湿后擦去。(《浙江中医》(11):5,1965)
各家论述①《纲目》:"乌鲗骨,厥阴血分药也,其味咸而走血也,故血枯、血瘕、经闭、崩带、下痢、疳疾,厥阴本病也;寒热疟疾、聋、瘿、少腹痛、阴痛,厥阴经病也;目翳、流泪,厥阴窍病也;厥阴属肝,肝主血,故诸血病皆治之。按《素问》云: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讨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枯,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四乌鲗骨一蔖茹,……所以利肠中及肝伤也。观此,则其入厥阴血分无疑矣。"
②《本草经疏》:"乌贼鱼骨,味咸,气微温无毒,入足厥阴、少阴经。厥阴为藏血之脏,女人以血为主,虚则漏下赤白,或经汁血闭,寒热癥瘕;少阴为藏精之脏,主隐曲之地,虚而有湿,则阴蚀肿痛,虚而寒客之则阴中寒肿;男子肾虚,则精竭无子,女子肝伤,则血枯无孕;咸温入肝肾,通血脉而祛寒湿,则诸证除,精血足,令人有子也。其主惊气入腹,腹痛环脐者,盖肝属木主惊,惊人肝胆,则营气不和,故腹痛环脐也。入肝胆,舒营气,故亦主之。温而燥湿,故又主疮多脓汁也。"
临床应用①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以乌贼骨为主,配合其他药物内服,对溃疡病及其引起的出血、穿孔,均有较好疗效。㈠乌贼骨粉85%,浙贝母粉15%,混合。每服2~5克,每日3次饭前服。或于上述散剂中再加入大黄10%,以纠正乌贼骨易引起便秘的副作用。亦可用乌贼骨30克炒黄,配伍半夏3克研末混合。用法同上。用于溃疡病有制酸、止血、止痛等作用。一般服药后3~5日即开始生效,食欲转佳,吞酸及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大便恢复为黄色。多数患者经1~3个月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消失或显着改善,X线复查壁龛消失或有进步。㈡乌贼骨粉与白芨粉等量混合,每日3~4次,每次3~5克,温开水调服。用于溃疡病出血,据数十例观察,一般在3~7日内,即收到止血效果:呕血停止,便色恢复正常,大便潜血试验阴转。曾试用于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道憩室合并出血、伤寒肠出血等个别病例,亦均取得一定效果。㈢乌贼骨、白芨粉各1钱5分、氢氧化铝凝胶25毫升。混合搅拌后用冷开水1次送服,每日3~4次。同时配合胃肠减压、抗菌消炎、禁食等措施,用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1例,结果治愈29例,好转1例(原有大量腹水合并穿孔),死亡1例(女性,年老,饱食后穿孔,入院迟,观察期间发生休克,又作修补术,术后死亡)。经上述治疗,除个别用针灸止痛外,一般不需用麻醉止痛剂。疼痛多在治疗后3~5小时明显减轻,24~48小时消失,平均住院日数6~7天。治愈病例未发生膈下及腹腔残余脓肿以及其它并发症1轻度肠粘连者仅1例;无复发穿孔者。上列三药混合后有很高的粘稠性,在胃内形成胶状膜,能帮助闭孔和保护胃粘膜,使胃内酸性液体得到中和,停止外溢,为大网膜等覆盖穿孔创造有利条件;即使胃内容外溢,化学性刺激引起的剧痛也可减轻。但本疗法有其一定适应症,不能完全代替溃疡穿孔的早期手术治疗(参见"白及"条)。凡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均应及早考虑手术:溃疡穿孔诊断不够肯定者;用本疗法后病情有恶化倾向者;术前钡餐诊断为胃癌、溃疡恶性变或疑有癌性穿孔者;穿孔前有暴饮暴食,穿孔后腹胀、腹膜炎严重,腹腔有大量积液,估计穿孔大而难以闭孔者;入院时有严重休克,经抗休克治疗无效者。
②治疗疟疾
用乌贼骨粉1钱,白酒或黄酒10毫升,混合后1次服完。一般只须1次,至多3次即能奏效。初步观察45例,治疗后症状消失者39例;血检23人,镜检阴性者20人。经7~10个月复查,复发率为9.09%。
③治疗哮喘
用乌贼骨1斤焙干研粉,砂糖2斤,混合。成人每次5~8钱,儿童酌减,日服三次。一般用药2周见效。治疗8例慢性哮喘患者,病史3~27年不等,均曾经中西药多次治疗而无效。服此药后7例得到控制,经多次气候变化均未复发;1例好转,症状减轻。
④治疗下肢溃疡
溃疡面经用高锰酸钾溶液洗净后,撒上乌贼骨粉,纱布覆盖固定。每隔2~3日换药一次。12例用药后创面渗出液减少,肉芽生长,最后结痂而愈。
⑤用于拔牙及鼻部手术止血
以乌贼骨粉与淀粉制成胶性海绵,用于拔牙后止血,分别经50例和233例的观察,一般在1~3分钟即可止血。较之淀粉海绵及明胶海绵止血的效果快、可靠,再次出血机会少,且对组织无异体刺激,易被组织溶解吸收。对创口愈合亦无影响,在24~48小时后,创口内的海绵全被吸收,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对创口较大和急性期拔牙的止血效果亦佳,且再次出血机会少,有促进炎症迅速吸收和加快伤口愈合的作用。乌贼骨止血海绵用于鼻部手术止血,效果亦佳。据100例(包括鼻下甲部分切除术、息肉刮除术、上颌窦根治术、筛窦开放术、鼻衄)观察,除5例术后渗血、1例擤鼻后继发出血外,均称满意。海绵填塞后听其自溶,不宜取出或冲洗。术后伤口粘膜光滑,多无夹膜生成,炎症反应亦轻微。
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Hǎi Piāo Shāo
英文名Cuttlebone
别名乌鲗骨、乌贼鱼骨、乌贼骨、墨鱼骨、墨鱼盖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雷公炮炙论》:凡使(乌贼鱼骨),勿用沙鱼骨,缘真相似,只是上文横,不入药中用。
2.《本草图经》:乌贼鱼,今近海州郡皆有之。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傍,只一骨,厚三、四分,似小舟,轻虚而白;又有两须如劳,可以自缆,故别名缆鱼。其肉食之益人。
3.《纲目》:歼乌测,无鳞有须,黑皮白肉,大者如蒲扇,背骨名海螵蛸,形似樗?子而长,两头尖,色白,脆如通草,重重有纹,
来源药材基源: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鑫乌贼、针乌贼、白斑乌贼、虎班乌贼、拟目乌贼等多种乌贼的内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2.Sepia esculenta Hoyle3.Sepia andreana Steenstrup4.Sepia latimanus Quoy et Gaimard5.Sepia pharaonis Ehrenberg6.Sepia lycidas Gray
采收和储藏:于4-8月间,将漂浮在海边或积于海滩上的乌贼骨捞起,剔除杂质,以淡水漂洗后晒干;或在5月左右待成群乌贼游到海岛附近产卵时,大量捞捕,除去软体部分,将乌贼骨收集后,洗净,晒干。
原形态1.无针乌贼,软体中等大,背腹扁,胴部卵圆形,一般长约157mm,约为宽的2倍。头部长约29mm,眼大,眼后有椭圆形的嗅觉陷,头部中央有口,口吸周围有腕4对和触腕1对。各腕长度相近,顺序为4>1>3>2,内侧有吸盘4行,吸盘大小相似,吸盘腔壁上的角质环外缘具尖锥形小齿;惟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为生殖腕,特点是基部约占全腕1/3处的吸盘特小,中部和顶部吸盘正常。触腕长度一般超过胴长,触腕穗狭小,长约40 ,其上有吸盘20行,大小相近,其角质环外缘具方圆形小齿。头部的腹面有一漏斗器,漏斗管下方体内的墨囊相通,可由漏斗排出黑液御敌。生活时,胴背有明显的白花斑,雄者斑大,雌者斑小。胴部两侧有肉鳍,全缘,前端较狭,向后渐宽,左、右两鳍在末端分离。胴后腹面末端有一腺孔,捕获后常有红褐色液体流出。外套腔背面的内壳长椭圆形,长约为宽的3倍,角质缘发达,末端形成角质板,横纹面呈水波形,末端无骨针。
2.金乌贼,体中等大,胴部卵圆形,一般长约200mm,约为宽的1.5倍,头部长约30mm,腕序为4>1>3>2,吸盘4行,其角质环外缘具不规则的钝形小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为生殖腕,特点是基部7列、8列吸盘正常,至9-15列吸盘突然变小,向上的吸盘又正常。触腔略超过胴长,触腕穗呈半月形,约为全腕长度的1/5。吸盘小而密,约10行,大小相近。生活时体表黄褐色,胴背具棕紫色和乳白色相间的细斑,雄性胴背具金黄色的波状横纹,但在生殖季节常显出若干不规则的蓝绿色横纹,腹部由乳白色变成 金绿色,非常鲜艳。内壳长椭圆形,长约为宽的2.5 倍,背面凸,有坚硬的石灰质粒状突起,腹面石灰质松软,中央有一条纵沟,横纹面具环形生长的横纹。末端骨针粗壮。
3.针乌贼,体较小胴部狭瘦,后端尖细,一般长约90mm,约为宽的2倍,鳍窄,头部长约12mm。雌雄异形显着,雄性胴部瘦长呈圆锥形,腕序为2>4>1>3,其中第2对腕约为其他各腕长度的2倍以上,且极粗壮,顶端圆,外侧有紫色环纹,腕下面2/3处吸盘为4行,余为2行;雌性胴部胱肥短,腕序为2>1>4>3,第2对和第3对腕相似,下面3/5处吸盘为4行,余为2行。两性的第1对和第3对腕吸盘为4行,顶端吸盘为2行;两性的第4对腕吸盘均为4行,两性的吸盘角质环外缘,基本无齿,惟尖端小吸盘略具方形小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顶端吸盘极小。触腕细长 ,超过胴长,触腕穗短小,约占全腕长度的1/10,吸盘7-8行,大小悬殊,中央4行最大。生活时背部有极细的黄色斑点。雄性内壳长为宽的6倍;雌性内壳长为宽的4倍,角质缘很窄,背面突起极细小,中央有一条纵肋,末端骨针尖锐。
4.白斑乌贼,体型较大,胴部卵圆形,一般长约300mm,约为宽度的1.8倍,肉鳍最大宽度小于胴宽的1/4,位于两侧,全缘,末端分离,腕序为4>3>2>1,吸盘4行,基部的部分吸盘角质环外缘具密休愈合的钝头小齿;顶部的部分吸盘具分离小齿。生活时胴背黄褐色,具细白斑。内壳厚大,长椭圆形,长约为宽的2.5倍,背面颗粒粗大,腹面前凸后凹,横纹面中央有一条浅沟,末端骨针粗壮。
5.虎斑乌贼,体型较大,与白斑乌贼相似,主要差别是本种腕基部吸盘角质环外缘光滑无齿,但具很多细纹;顶部吸盘则具有密集的钝形小齿。生活时,体黄褐色,胴背有褐色波状斑纹,状如虎斑。内鳍与胴背交界处环绕着一圈天蓝色的镶边。
6.拟目乌贼,体型较大,与白斑乌贼相似,并要差别是腕序为4>1>3>2。生活时,胴背黄褐色 ,并有明显的眼状白斑。触腕长,超过头长和胴长之和。内壳的横纹面较短。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 1.栖息于海底,每年春、夏季之际,从越冬的深处向岛屿附近浅水处洄游。产卵适温为16-19℃,卵多产在海藻丛中,有黑色胶膜包被,葡萄状,长径6-7mm,以月余孵出的稚仔,背斑明显,活动性强。肉食性,以甲壳类及小鱼为食。
2.生态与无针乌贼相似,唯卵子灰白色,梨形,径长11-12mm,孵化期约需1个月,孵出的稚仔背部黄褐色具紫色素与成体相似,但活动力较弱,常潜伏于海底。当年能长成,翌年春季开始产卵,产卵后亲体大多死亡。
3.生活于近海,有集群性,游泳力强。每年4月进行繁殖。
4.为热闹带外海性种类。
5.为热带外海性种类。
6.为热带外海性种类。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南北沿海,以浙江、福建产量最大。
2.我国分布于北方沿海,山东南部沿海产量较大。
3.我国分布于浙江舟山群岛以北沿海。
4.我国分布于东南沿海。
5.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等沿海。
6.分布于福建南部及广东沿海。
栽培生活习性,乌贼喜栖息于远海的海洋深水中生活。每年春暖季节由深海游向浅水内湾进行产卵,4-6月间产卵粘附于海藻及其他物体上,9月下旬开始,当年孵化的幼体双游返南方越冬。可在洄游中捕食甲壳类、软体类及其他小动物。
养殖技术 首先将采集的乌贼受精卵置于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出的幼体可投喂单胞藻、卤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小型浮游生折。当胴部长达40mm左右时,可投喂小鱼、虾等。如果投饵充足,当年体重可增至250g以上。
性状性状鉴别(1)无针乌贼,内壳长椭圆形而扁平,边缘薄,中间厚,长9-14cm,宽2.5-3.5cm,厚1.2-1.5cm。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两侧略显微红色,隐约见细小疣点状突起,形成近平行半环状纹理;腹面白色,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角质缘半透明,尾部较宽平,无骨针。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粉质,显疏松层纹。气微腥,味微咸。
(2)金乌贼,内壳较前者大,长13-23cm,宽约至6.5cm,最厚部分位于前半部,厚0.8-1.2cm。背面疣点明显,略作层状排列;腹面波状横层纹,占全体大部分,中间有有纵向浅槽;尾部角质缘渐宽,向腹面翘起,末端有一个骨针,多已断落。
(3)针乌贼,内壳细长,雄性内壳长度为宽度的6倍,雌性内壳长度为宽度的4倍,内壳后端骨针尖锐突出。
(4)白斑乌贼,内壳厚大,长椭圆形。长约为宽的2.5倍,背面隆起,有粗大颗粒,腹面前凸后凹。后端具粗骨针,横纹面中央有一条浅沟。
(5)虎斑乌贼,内壳与白斑乌贼相似。
(6)拟目乌贼,内壳与金乌贼相似,但横纹面较短。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类白色。显微镜下可见不规则透明薄片,有的具细条纹;另有不规则碎块,表面显网状或点太纹理。
化学成分1.无针乌贼,内壳含碳酸钙85%以上,其煅品含量增大,还含壳角质6%-7%,粘液质10%-15%,少量磷酸钙、氯化钠及镁、钾、锌、铜、铝等10多种无机元素。此外,内壳中含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
2.金乌贼,内壳含碳酸钙85%以上,其煅品含量增大,还含壳角质6%-7%,粘液质10%-15%,少量磷酸钙、氯化钠及镁、钾、锌、铜、铁、锰、铝等10多和睦我机元素。此外,内壳中含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
3.针乌贼,内壳含碳酸钙80%-85%,甲壳质6%-7%,并含少量磷酸钙、氯化钠及镁盐等。
药理作用1.抗辐射作用:对海螵蛸水煎液的抗辐射作用进行了室验研究,以钴-60为辐射源,剂量率158.5一172转/分钟,照射剂量为700转,小鼠为625转,结果海螵蛸对照时动物30天存活率明显提高,对血中5-羟色胺的含量也显示有益的作用,而对血小板数量和骨髓DNA含量均无明显改善。
2.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在家兔双侧桡骨中1/3处用手锯造成1cm全缺损,分别植进高压消毒的陈年海螵蛸、新鲜海螵蛸,不植任何物体和植自体骨进行比较。术后2周、4周摄X线片检查,8周时宰杀,标本剥除软组织后摄片并做病理切片检查。发现海螵蛸有明显的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其中陈年海螵蛸的这种作用更为明显。
鉴别理化鉴别(1)粉末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
(2)取本品粉末10g,以滤纸纱布双层包好,置于索氏提取器内,以石油醚150ml回流提取至无色,取提取液回收至干,残渣以CHCL32ml溶解,得供试液I。取石油醚提取过的残渣,置50ml圆底烧杯中,以水30ml煎煮2h,过滤,取滤液部分,得供度液Ⅱ。①取供试液I1ml于试管中,沿壁缓慢加入浓H2SO41ml,静置10min,CHCL3层呈黄色,并有天蓝色荧光,中层橙黄色环。(Salkowski反应)②取供试液Ⅱ1ml于试管内,加入等量的茚三酮试剂,水浴加热10min,显淡紫色。(氨基酸反应)。
炮制1.海螵蛸《小品方》:“刮去皮甲。”《圣惠方》:“细研。”《博济方》:“研极细飞过用。”《一草亭目科》:“去衣,研细,水漂净。”《外科大成》:“汤泡去皮。”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清水漂洗至无明显咸味,干燥,去硬壳。砸成小块。
2.炒海螵蛸《日华子》:“炒。”《女科要旨》:“炒为末。”现行,取净海螵蛸细块,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
3.醋酸螵蛸《类证治裁》:“醋炙。”现行,取净海螵蛸加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显微黄色,取出,放凉。每海螵蛸100kg,用醋10kg。
性味味咸;涩;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主吐血;呕血;崩漏;便血;衄血;创伤出血;肾虚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嘈杂;嗳气泛酸;湿疹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研末,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吹耳、鼻。
注意阴虚多热者不宜多服;久服易致便秘,可适当配润肠药同用。
复方①治胃病,吐酸: 一、海螵蛸五钱,贝母、甘草各二钱,瓦楞子三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 二、海螵蛸一两(研末),阿胶三钱。共炒,再研末。每次服一钱,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②治胃出血:海螵蛸五钱,白芨六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一钱五分,日服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③治吐血及鼻衄不止:乌贼骨,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二钱。 (《圣惠方》)④治鼻血不止:乌贼鱼骨、槐花等分。半生半炒,为末吹鼻。 (《世医得效方》)⑤治积年肠风下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疼,或如鼠?,或如鸡冠,常似虫咬,痛痒不息:绿矾二两(烧令赤),乌贼鱼骨一两(炙令微黄),釜底墨一两。捣罗为末,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赤糙米汤下三十丸。(《圣惠方》)⑥治小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钱。生地黄汁调服。 (《经验方》)⑦治妇人漏下不止:乌贼骨、当归各二两,鹿茸、阿胶各三两,蒲黄一两。上五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 (《千金方》)⑧治妇人久赤白带下:乌贼骨--两(烧灰),白矾三两(烧汁尽),釜底墨二两。捣罗为末,用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 (《圣惠方》)⑨治跌破出血:乌贼鱼骨末敷之。(《仁斋直指方》)⑩治各种外伤出血:骨粉、海螵蛸、蒲黄炭各等分。研细末,过150目筛,混合即得。撒于创面,稍加压即可凝固止血。(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11.治外伤出血:海膘蜗、般猪皮、人中白各一两,石灰一两半。共研细粉。消毒,撒于创面处,包扎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12.治血枯:四乌铡骨、一蔗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 (《素问》)13.治哮喘:海膘销,焙干研成细末。每日三次,每次一钱五分,温开水送服。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14.治诸疳疮:海螺蛸三分,白及三分,轻粉一分。为末。先用浆水洗,拭干贴。(《小儿药证直诀》白粉散)15.治疬疡:三年醋磨乌贼骨,先布摩肉赤,敷之。(《千金方》)16.治小儿脐疮出脓及血:海膘蛸、胭脂,为末,油调搽之。(《圣惠方》)17.治头上生疮:海螺蛸、白胶香各二钱,轻粉五分。为末。先以油润净乃搽末。(《卫生易简方》)18.治耳底出脓:海螺蛸半钱,麝香一字。为末。以绵杖缴净,吹入再中。(《谵察方》)19.治阴囊湿痒:乌贼骨、蒲黄、扑之。(《医宗三法》)20、治目中一切浮器:乌贼鱼骨,细研和蜜点之。(《食疗本莫》)21.治疳眼:乌贼鱼骨、牡蛎等分。为末,糊丸如皂子大。每服用猪子肝一具,药一丸,清米浴内煮,肝熟为度,和好食,用煮肝浴水下三两服。(《经验方》)22.治下肢溃疡:海螺蛸六两,制甘石一两,赤石脂二两,熟石膏三两。研细末,瓶贮备用,如疮口局部肌肉乌紫看,取上药百分之八十,加入肉桂粉百分之二十。将药末撒于疮口以不见肉为度,每早、晚各换药一次,外贴适当软膏。第二次换药时,创口不宜用水洗涤,用消毒棉球揩去陈药,或用油料将陈药涂湿后擦去。 (《浙江中医》(ll):5,1965)
各家论述1.《纲目》:乌铡骨,厥阴血分药也,其味咸而走血也,故血枯、血瘕、经闭、崩带、下痢、疳疾,厥阴本病也;寒热疟疾、聋、瘦、少腹痛、阴痛,厥阴经病也;目翳、流泪,厥阴窍病也;厥阴属肝,肝主血,故诸血病皆治之。按《素问》云: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膘臭,出猜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桔,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褒少不来,治之以四乌ZEI骨一惹茹,所以利肠中及肝伤也。观此,则其入厥阴血分无疑矣。
2.《本草经疏》:乌贼鱼骨,味咸,气微温无毒,入足跃阴、少阴经。厥阴为藏血之脏,女人以血为主,虚则漏下赤白,或经汁血闭,寒热症瘕;少阴为藏精之脏,主隐曲之地,虚而有湿,则阴蚀肿痛,虚而寒客之则阴中寒肿;男子肾虚,则精竭无子,女子肝伤,则血枯无孕;咸温入肝肾,通血脉而祛寒湿坝女诸证除,精血足,令人有子也。其主谅气入腹,腹痛环脐者,盖肝属木主惊,惊人肝胆,则营气不牙口,故腹痛环脐也。入肝胆,舒营气,故亦主之。温而燥湿,故又主疮多脓汁也。
临床应用1.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以乌贼骨为主,配合其他药物内服,对溃疡病及其引起的出血、穿孔,均有较好疗效。
1.1.乌贼骨粉跪绍,浙贝母粉15%,混合。每服2-5g,每日3次饭前服。或于上述散剂中再加入大黄10%,以纠正乌贼骨易引起便秘的副作用。亦可用乌贼骨30g炒黄,配伍半夏3g研末混合。用法同上。用于溃疡病有制酸、止血、止痛等作用。一般服药后3-5日即开始生效,食欲转佳,吞酸及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大便恢复为黄色。多数患者经1-3个月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消失或显着改善, X线复查壁龛消失或有进步。
1.2.乌贼骨粉与白芨粉等量混合,每日3-4次,每次3-5g,温开水调服。用于溃疡病出血,据数十例观察,一般在3-7日内,即收到止血效果:呕血停止,便色恢复正常,大便潜血试验阴转。曾试用于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道憩室合并出血、伤寒肠出血等个别病例,亦均取得一定效果。
2.治疗疟疾:用乌贼骨粉1钱,白酒或黄酒10ml,混合后1次服完。一般只须1次,至多3次即能奏效。初步观察45例,治厅后症状消失者39例;血检23人,镜捡阴性者20人。经7-10个月复查,复发率为9.09%。
3.治疗哮喘:用乌贼骨1斤焙干研粉,砂糖2斤,混合。成人每次5-8钱,儿童酌减,日服三次。一般用药2周见效。
4.治疗下胶溃疡:溃疡面经用高锰酸钾烙液洗净后,撤上乌贼骨粉,纱布覆盖固定。每隔2-3日换药一次。12则用药后创面渗出液减少,肉芽生长,最后结疯而愈。
5.用于拔牙及鼻部手术止血:以乌贼骨粉与淀粉制成胶性海绵,用于拔牙后止血,分别经50例和233修的观察,一般在 l-3分钟即可止血。较之淀粉海绵及阴胶海绵止血的效果快、可靠,再次出血机会少,且对组织无异体刺激,易被组织溶解吸收。对创口愈合亦无影响,在24-48小时后,创口内的海绵全被吸收。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对创口较大和急性期拔牙的止血效果亦佳,且再次出血机会少,有促进炎症迅速吸收和加快伤口愈合的作用。乌贼骨止血海绵用于舅部手术止血,效果亦佳。据100例(包括鼻下甲部分切除术、息肉刮除术、上领案根治术、筛寞开放木、员施)观察,除5例术后渗血、1例换鼻后继发出血外,均称满意。海绵滇塞后听其自溶,不宜取出或冲洗。术后伤口粘膜光滑,多无夹膜生成,炎症反应亦轻微。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