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ù Biē Zǐ Gēn
英文名Root of Cochinchina Momordica
出处出自《广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块根,洗净泥土,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粗壮大藤本,长达15m。具板状根。全株近无毛和稍被短柔毛。卷须较粗壮,光滑无毛,不分歧。叶柄粗壮,长5-10cm,初时被黄褐色柔毛,后近无毛,在基部和中部有2-4个腺体;叶生卵状心形或宽卵状圆形,质较硬,长宽均为10-20cm,3-5中裂至深裂或不分裂,叶脉掌状。雌雄异株;雄花单生于叶腑或有时3-4朵着生丰极短的总状花序梗轴上,花梗粗壮,近无毛,单生时,花梗长6-12cm,顶端有1大苞片,苞片无梗,兜状,圆肾形,两面被短柔毛,花萼筒漏斗状,裂片宽披针形或长圆形,花冠黄色,裂片卵状长圆形,密被长柔毛,基部有齿状黄色腺体,外面2枚稍大,内面3枚较小,基部有墨斑,雄蕊3,2枚2室,1枚1室;雌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5-10cm,近中部生1苞片,苞片兜状,长宽均为2mm,花冠花萼同雄花,子房卵状长圆形,长约1cm,密生刺状毛。果实卵球形,先端有1短喙,基部近圆形,长达12-15cm,成熟时红色,肉质,密生3-4mm的刺状突起。种子多数,卵形或方形,干后黑褐色,长26-35mm,宽20-38mm,厚5-6mm,边缘有齿,两面稍共起,具雕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生于海拔450-1100m的山沟、木缘和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块根极粗壮,直径8-18cm,带皮者表皮浅棕黄以,微粗糙,有较密的椭圆形皮孔,去皮者表面色稍浅,断面浅黄灰色,质较松,粉性甚差,纤维极多。横断面韧皮部有多层横向层纹,木部有较密的棕黄色导管小孔,味苦。
化学成分根含皂甙木鳖子甙(Momordin)、菠菜甾醇(Bessisterol)、木香醇(Costol,C15H24O)。茎皮含生物碱。
药理作用1.堕胎作用,根中所含的木鳖糖蛋白相对分子,量约32000,对小鼠可产生中期流产。
2.其他作用,块根中含有一种溶血成分,能耐热并不被蛋白分解酶分解,可能是一种甾醇糖甙。
性味味苦;微甘;性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痛。主痈疮疔毒;无名肿毒;淋巴结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