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ɡ Yè
英文名FOLIUM MORI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鉴别(1)本品粉末黄绿色或黄棕色。上表皮有含钟乳体的大型晶细胞,钟乳体直径47~77μm 。下表皮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非腺毛单细胞,长50~230μm。草酸钙簇晶直径5~16μm;偶见方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置60℃水浴上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桑叶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约至8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搓碎,去柄,筛去灰屑。
蜜桑叶:净桑叶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每100斤用炼熟蜂蜜20斤)。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5~9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常与菊花、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应用。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至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2)桑叶轻清发散,能散风热,但作用较弱。临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如风热袭肺、咳嗽多痰,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为常用的药品。配牛蒡子、前胡,则散风清肺;配石膏、麦冬,则清燥润肺;配菊花、决明子,则清肝明目。
摘录《中国药典》
拼音Sānɡ Yè
别名铁扇子(《百草镜》)。
出处《本经》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10~11月间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桑(《诗经》),又名:家桑(《日华子本草》),荆桑(王祯《农书》),桑椹树(《救荒本草》),黄桑。
落叶乔木,高3~7米或更高,通常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液。树皮黄褐色,枝灰白色或灰黄色,细长疏生,嫩时稍有柔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最长可达20厘米,宽5~11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或不对称,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圆齿;叶柄长1.5~4厘米;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成穗状花序;萼片4裂;雄花有雄蕊4;雌花无花柱,柱头2裂,向外卷。聚合果腋生,肉质,有柄,椭圆形,长1~2.5厘米,深紫色或黑色,少有白色的。花期4~5月。果期6~7月。
本植物的根(桑根)、根皮(桑白皮)、嫩枝(桑枝)、树皮中的白色液汁(桑皮汁)、叶中的白色液汁(桑叶汁)、果穗(桑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有栽培。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
性状干燥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3厘米,宽7~11厘米。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上面黄绿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稍浅,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微苦涩。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习惯应用桑叶以经霜者为好,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化学成分叶含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甙、槲皮素-3-三葡糖甙、微量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β-谷甾醇、β-D-葡糖甙、蛇麻脂醇、内消旋肌醇、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和蜕皮甾酮、溶血素、绿原酸。挥发油成分中有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异己酸、水杨酸甲酯、愈创木酚、酚、邻苯甲酚、间苯甲酚、丁香油酚等,又含草酸、延胡索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棕榈酸、棕榈酸乙酯、三十一烷、羟基香豆精、蔗糖、果糖、葡萄糖、天门冬氨基酸和谷氨酸等氨基酸。并含维生素C-200~300毫克%,谷胱甘肽140~400毫克%,叶酸105微克%,5-甲酰四氢叶酸22微克%,维生素B1-460微克%,维生素B2-300~800微克%,腺嘌呤、胆碱、胡芦巴碱,以及铜10p.p.m.、锌16p.p.m.、硼35p.p.m.、锰270p.p.m.。
药理作用以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肾上腺素高血糖的测定作指标,桑叶有抗糖尿病作用。国内在用桑叶注射液治疗下肢象皮肿时测定了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很小;在亚急性试验中,用10%桑叶注射液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内脏器官无损害,如超过人用量的250倍以上,则对肝、肾、肺等有一定损害(变性、出血);桑叶注射液无刺激性,不引起溶血及过敏反应。桑叶水煎剂高浓度(31毫克/毫升)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芸香甙和槲皮素的药理参见"槐花"条,丁香油酚的药理参见"丁香"条。
炮制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簸去梗,筛去泥屑。蜜桑叶:取净桑叶,加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性味苦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③《医林纂要》:"甘酸辛,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①《本经》:"除寒热,出汗。"
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③孟诜:"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
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
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
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
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
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⑩《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⑾《百草镜》:"治肠风。"
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
⒁《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②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濒湖集简方》)
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
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
⑤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
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⑦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胜金方》)
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盫之。(《通玄论》)
⑩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
⑿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山东中草药手册》)
⒁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发者血之余也,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合痈口,罨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
②《重庆堂随笔》:"桑叶,虽治盗汗,而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者尤为要药。"
③《本草撮要》:"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枇杷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祛风明目。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
④张寿颐:"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入药用冬桑叶,亦曰霜桑叶。"
临床应用治疗下肢象皮肿:采用10%桑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毫升,每日1~2次;或25~50%溶液4毫升,每日1次。15~21天为一疗程,必要时间隔10天后再给以第二或第三疗程。在注射三天后同时开始绑扎患肢。临床观察各期象皮肿病人共512例计352条腿,经一疗程后基本治愈(腿围缩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皮肤变薄,皮下组织极度松软,自觉症状消失,劳动力完全恢复)者计38条腿,占10.2%;显着进步(腿围显着缩小,皮肤、皮下组织大部松软,自觉症状显着改善,劳动力有所提高)者计166条腿,占47.2%;进步(腿围稍有缩小,皮肤、皮下组织略感松软,自觉症状稍减,劳动力稍微增进)者计149条腿,占42.3%;无效者仅1条腿,占0.3%。凡一、二期象皮肿患者,治疗后多数腿围能接近正常或明显缩小,三期以上病人则多难恢复到健肢水平。亦有单用桑叶注射液观察20例,结果证明对丝虫病的淋巴管炎有肯定疗效,对象皮肿有一定的软化及消肿作用。经验认为,"绑扎"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可昼绑夜松,绑扎得好的腿围缩小较快,如绑扎不紧、走路过多或不能长期坚持者,则疗效不佳。如能同时绑扎踝部及足背,易于取得确实效果。疗程结束后仍需长期坚持绑扎。副作用:注射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发冷、发热、头晕等反应(可能与制剂不纯有关),一般较轻微,不影响治疗;个别病人注药后发生全身不适,腰、背及下肢疼痛、不能活动,需卧床1~2日,可逐渐减轻。
备注下列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鸡桑,具细长2裂的花柱(参见"小叶桑"条);蒙桑,叶缘锯齿常具刺毛;华桑,叶缘具钝圆锯齿,幼叶两面密生细毛。
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Sānɡ Yè
别名铁扇子、蚕叶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本草拾遗》:桑叶极看名鸡桑,最堪入用。
2.《本草图经》:桑叶可常服,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泪口采取与前叶同阴干,捣末,丸散任服,或煎以代茶钦,令人聪明。又炙叶令微干,和桑衣煎服,治痢,亦主金疮及话损伤止血。
3.《纲目》:桑有数种,有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棍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以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us alba L.
采收和储藏:10~11月霜降后采收经霜之叶,除去细枝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 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栽培技术 用种子、嫁接和压条繁殖。种子繁殖:采收紫色成熟桑椹,搓去果肉,洗净种子,随即播种或湿砂贮藏。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夏播、秋播可用当年新种子。播前用50℃温水浸种,待自然冷却后,再浸泡12h,放湿砂中贮藏催芽,经常保持湿润,待种皮破裂露白时即可播种,按行株距20-30cm开沟,沟深1cm,每1hm2用种量7.5-15kg。覆土。约经10d出苗。苗高3-4cm间苗,去弱留强,并补苗。春、秋季按株距10~15cm定苗。嫁接繁殖:袋接法,于嫁接前20d剪接穗,湿沙贮藏,使砧木剪口处的皮层和木质部分离成袋状,然后插入接穗,以插紧为止。芽接,春、夏季用“T’形芽接或管状芽接(套接)。压条繁殖:早春将母株横伏固定于地面,埋入沟中,露出顶端,培土压实,待生根后与母体分离。春或秋季进行定植。按行、株距2m×0.4m开穴,穴径0.5~0.7m,穴底施入腐熟厩肥,上铺薄土一层,栽入,填表土后,将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心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定型后通过修剪、疏芽、摘心,养成一定树型(如地桑、低桑、中于桑、高于桑、乔木桑等不同类型)。修剪可用拳式修剪法,每年在基部伐条,利用潜伏芽萌生新条,数年后在修伐处形成拳状的树疙瘩。另有无拳式修剪法、留技留芽修剪法等。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桑萎缩病、桑疫病、桑褐斑病、桑根结线虫病等,虫害有桑螟、桑蟥、桑象虫、桑白蚧、桑天牛、桑蓟马、桑始叶螨等。
性状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柄长1-2.5cm;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以叶大、色黄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方形,有的颇大,径向延长,其外壁略向外突起,内含钟乳体。下表皮细胞扁平,含钟乳体的细胞少见;可见单细胞柄、多细胞头的腺毛及单细胞非腺毛,以叶脉处多见;有的非腺毛基部膨大,内含钟乳体。栅栏组织1-2列细胞,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细胞排列较紧密。主脉上、下表皮细胞内侧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狭,外侧有厚角组织,细胞较小,木质部新月形,有的在大维管束上方有一小的外韧型维管束。叶肉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偶有棱晶,主际薄壁细胞中含有棱晶,偶有簇晶。
粉末特征:棕绿色或黄绿色.①钟乳体直径47-77μm。②下表皮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③非腺毛单细胞,长50-230μm。④草酸钙簇晶及方晶,簇晶直径5-16μm。⑤腺毛头部类圆球形,2-4细胞,直径15-35μm,柄单细胞,长14-30μm。
化学成分叶含:(l)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蜕皮甾酮(ecdysterone)[1],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 (β-sitosterol)及其乙酰衍生物[2,3]和β-香树脂醇(β-amyrin)[4]等。
(2)黄酮及其甙类:芸香甙(rutin),槲皮素(quercetin)[5],异懈皮甙(isoquercitrin)[6],桑甙(moracetin)即槲皮素-3-三葡萄糖甙[7],桑黄酮(kuwanon)Ⅰ[8]。
(3)香豆精及其甙类:香柑内酯(bergaten)[4],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素(scopoletin)[4,9],东莨菪甙(scopolin)[9],羟基香豆精(hydroxycoumarin)[10]。
(4)挥发油:酸性部分含乙酸(acetic acid),丙酸(propionicacid),丁酸(butyric acid),异丁酸(isobutyric acid),缬草酸(valericacid),异缬草酸(isovaleric acid);已酸(caproic acid);酚性部分含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愈创木酚(guaiacol),邻苯甲酚(O-cresol),间苯甲酚(m-cresol),对苯甲酚(p-cresol)[11],丁香油酚(eugenol)等[12]。
(5)氨基酸及小肽:氨基酸含量1434.77μmol/g(干重),主要为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13-15]。此外,尚有r-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2-哌啶酸(pipecolic acid),5-羟基-2-哌啶甲酸(5-hydroxypipecolic acid),脯氨酸(proline),精氨酸(arginine),肌氨酸(sarcosine)[14],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酪氨酸(tyrosine),缬氨酸(valine),色氨酸(tryptophan),天冬酰胺(as-paragine),谷氨酰胺(glutamine),丝胺酸(serine),赖氨酸(lysine)[15],以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90%以上为氧化型[16]。
(6)生物碱: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胡芦巴碱(trigonelline)[17]。
(7)有机酸及其他化合物: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9],延胡索酸(fum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棕桐酸乙酯(ethylpalmitate)[10],叶酸(folic acid),亚叶酸(folinic acid)[18],维生素C(90%以上为还原型[16]),精氨酸葡萄糖甙(arginineglu-coside)[6],C28及C30-C34烷烃(alkanes)[4],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19]及溶血素(hemolysin)[20]。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 鲜桑叶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炭疸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剂还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2.降血糖作用 桑叶在脱皮固酮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岛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脱皮固酮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但不改变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有人认为桑叶中所含某些氨基酸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
3.其它作用 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对动情期子宫有兴奋作用。稀释液静脉注射可出现暂时的血压下降。脱皮激素能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虫脱皮。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桑叶乙醇提得的植物雌激素,喂饲小鼠可减慢生长率。10%桑叶注射液,注射于兔股四头肌或滴入兔眼结膜内,均未发现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过敏性实验为阴性。对羊红血球未见溶血反应。桑菊饮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使嗜酸性细胞增多。
毒性10%桑叶注射液小鼠(体重量20g)1次腹腔注射的安全用量相当于人用量的250倍。以相当于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肝、肾、肺等无损害。若给予更大剂量,则使上述脏器发生变性和出血。
炮制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缀去梗,筛去泥屑。蜜桑叶:取净桑叶力口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性味味苦;甘;性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 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②治风眼下泪: 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人芒硝。(《濒湖集简方》)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 铁扇子二张, 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陈。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婉热,再洗,每日统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 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钱, 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⑤治吐血: 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人图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 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⑦治小儿渴: 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 (《胜金方》)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琶纳之。(《仁斋直指方》)⑨治穿掌毒肿: 新桑叶研烂童之。(《通玄论》)⑩治痈口不敛: 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11.治火烧及汤泡疮: 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12.治咽喉红肿,牙痛: 桑叶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13.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o(《山东中草药手册》)14.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 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o(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会,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渭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发者血之余也,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台痈口,留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
2.《重庆堂随笔》:桑叶,虽治盗汗,厢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渭肃,即能汗解。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看尤为要药。
3.《本草撮要》: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批把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弦风明目。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
4. 张寿颐: 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人药用冬桑叶,亦曰霜桑叶。
临床应用治疗下肢象皮肿。采用10%桑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ml,每日1-2次;或25-5O%溶液4ml,每日1次。15-21天为一疗程,必要时间隔10天后丙给以第二或第三疗程。在注射三天后同时开始绑扎患胶。临床观察各期象皮肿病人共512例计352条腿,经一疗程后基本治愈(腿围缩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皮肤变薄,皮下组织极度松软,自觉症状消失,劳动力完全恢复)看计36条腿,占10.2形;显着进步(腿围显着缩小,皮肤、皮下组织大部松软,自觉症状显着改善,劳动力有所提高)者计166条腿,占全7.2密;进步(腿围稍有缩小,皮肤、皮下组织略感松软,自觉症状稍减,劳动力稍微增进)者计149条腿,占42.3%;无效者仅l条腿,占0.3%。凡一、二期象皮肿患者,治疗后多数腿围能接近正常或明显缩小,三期以上病人则多难恢复到健胶水平。亦有单用桑叶注射液观察20例,结果证明对丝虫病的淋巴管炎有肯定疗效,对象皮肿有一定的软化及消肿作用。经验认为,绑扎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可昼绑夜松,绑扎得好的腿围缩小较快,如绑扎不紧、走路过多或不能长期坚持者,则疗效不佳。如能同时绑扎躁部及足背,易于取得确实效果。疗程结束后仍需长期坚持纫扎。副作用:注射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发冷、发热、头晕等反应(可能与制剂不纯有关),一般较轻微,不影响治疗;个别病人注药后发生全身不适,腰、背及下胶疼痛、不能活动,需卧床1-2日,可逐渐减轻。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