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ǔ Dīnɡ Guì
别名白毛将、银丝草、毛棘草
来源旋花科土丁桂属植物土丁桂Evolvnlus alsinoides L.,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集,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清热利湿,散淤止痛。用于支气管哮喘,咳嗽,黄疸,胃痛,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痢疾,泌尿系感染,白带,跌打损伤,腰腿痛。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Tǔ Dīnɡ Guì
别名毛辣花、银丝草(《广州植物志》),过饥草、小鹿衔、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泻痢草(《福建民间草药》),银花草(《南宁市药物志》),毛将军(《泉州本草》),白毛草、白毛莲、白毛将(《广东中药》),白鸽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土丁桂的全草。
原形态纤细、被毛草本。茎高20~70厘米,多少分枝,扩展或斜举,非缠绕状。叶互生;卵形、椭圆形或矩圆形,长约5毫米,间有达10毫米的,先端短尖,基部钝圆,全缘,两面密被丝毛。花小,腋生,单生或2~3朵同生于纤细的花序柄上,花序柄长于叶;苞片小,线形,被毛;萼片5;花冠漏斗状,浅蓝色或近白色,直径6~8毫米;雄蕊5;子房上位,花柱2。蒴果球形,种子4颗。花期春至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干坡上。分布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苦辛,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凉。"
③《广东中药》:"味淡,性微凉。"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黄疸,痢疾,淋浊,带下,疔肿,疥疮。
①《福建民间草药》:"清热泻火,涩精益阴。"
②《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止血消肿,清肝热,退翳。"
③《广东中药》:"清湿热。治赤白痢疾,湿热肚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黄疸、咳血:鲜土丁桂一两。和红糖煎服。(《泉州本草》)
②治痢疾:土丁桂一至二两,红糖半两。水煎服,日服二次。
③治梦遗滑精:土丁桂二两,银杏四两,黄酒二两。加水适量炖服。
④治淋浊白带:土丁桂一至二两,冰糖半两。水煎服。
⑤治遗尿症:土丁桂二两,猪膀胱一个。水煎服。(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鲜土丁桂五钱至一两,或加鸡肝一个,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疔肿:鲜土丁桂捣烂敷患处。
⑧治疥疮:鲜土丁桂每次四两,枯矾少许,煎汤洗患处。
⑨治蛇咬伤:鲜土丁桂,捣烂绞汁,和酒内服,渣敷患处。(⑦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Tǔ Dīnɡ Guì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Evolvulus
别名毛辣花、银丝草、过饥草、小鹿衔、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泻痢草、银花草、毛将军、白毛草、白毛莲、白毛将、白鸽草、白头妹、暴臭蛇、烟油花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土丁桂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volvulus alsinoide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少数至多数,平卧或上升,细长,具贴生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至近无柄;叶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匙形,长7-25mm,宽5-10mm,先端具小短尖,基部圆形或渐狭,两面被巾生疏柔毛,有时上面无毛;侧脉两面均不显着花单1或数朵组成聚伞花序,总花梗丝状;苞片线状钻形至线状披针形;萼片5,披针形,锐尖或渐尖,被长柔毛;花冠辐状,直径7-10mm,蓝色或白色;雄蕊5,内藏,花丝丝状,贴生于花冠管基部,花药长贺状卵形;子房无毛,花柱2,每1花柱2尖裂,柱头圆柱形,先端稍棒状。蒴果球形,无毛,4瓣裂。种子4或较少,黑色,平滑。花期5-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800m草坡、灌丛及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哉以南各地及台湾。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纤细,长20-50cm。根细长稍曲,棕褐色,直径约3mm。茎细圆柱形,直径约1mm,灰绿色或淡黄色,茎枝及叶均密被灰白色丝绒毛。叶到生,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长矩圆形,长0.4-1cm,宽2-4mm,先端短尖,基部钝圆,全缘,中脉明显;质柔软。偶见残留小花于叶腋,气微,味苦。以叶多,茎叶密被灰白色丝绒毛者为佳。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酚类酸、糖类、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三十烷(triacont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甜菜碱(betaine)以及一种熔点为60-61℃的水溶性碱。
药理作用水溶性碱小剂量(0.02mg)能削弱在位蛙心的收缩力,减慢心率;大剂量(0.1mg)则使其停于舒张期。在1:500000-250000浓度时,能减少离体兔小肠的收缩幅度,增加其张力。
性味甘苦;凉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黄疸;痢疾;淋浊;带下;疗肿;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鲜者30-6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福建民间草药》:清热泻火,涩精益阴。2.《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止血消肿,清肝热,退翳。3.《广东中药》:清湿热。治赤白痢疾,湿热肚痛。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