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ě Yù
别名野芋头
来源天南星科芋属植物野芋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以全草及块茎入药。夏秋采收,分别晒干。
性味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痈疖肿毒,急性颈淋巴结炎,指头疔,创伤出血,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Yě Yù
别名老芋(陶弘景),野芋艿、野芋头(《纲目拾遗》),红芋荷、野芋荷(《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根茎。夏、秋季采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球状,上生褐色的纤毛。叶基生,有肉质长柄;叶片大而厚,呈卵状广椭圆形,先端较尖,基部耳形,全缘,带波状。花单性,黄白色,成肉穗花序,雌花生于下部,外有佛焰苞。浆果橙红色,内有坚硬的种子2颗。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叶(野芋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林阴、溪边等处。
药理作用块根可食;但因含草酸钙,故刺激性强,煮熟即无。据云以此作食品者,肾炎发病率高;茎能使甲状腺肿大。某些亚种的野芋含皂素毒甙,有人报告从其中提出的酸性皂素毒甙0.1毫克注射于大鼠,可立即致死。死后解剖除有溶血现象外,肾上腺有明显的郁血。各人对此毒甙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如食入量不大,不致中毒。
性味辛,寒,有毒。
①《纲目》:"辛,冷,有大毒。"
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辛涩,寒,有毒。"
功能主治治乳痈,肿毒,麻风,疥癣,跌打损伤,蜂螫伤。
①《本草拾遗》:"醋磨,敷虫疮疥癣。"
②《纲目拾遗》;"葛祖遗方:合麻药,治跌打损伤,痔瘘麻风,敷肿毒,止痛,治疮癣,捣敷肿伤。"
③江西《草药手册》:"解毒,止痛,消肿。治内外痔疮,小儿脱肛。"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注意江西《草药手册》:"供外用,切勿内服。"
复方①治乳痈:野芋头和香糟捣敷。(《纲目拾遗》)
②治风热痰毒(急性颈淋巴腺炎):野芋根-个,对称切开,用一块(切面向内),贴于患处,布条扎紧,初起者,可以消散。如局部发生红疹、灼热、发痒等反应,以龙胆紫药水涂搽,便可消散。(《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③治毒蛇咬仿:鲜野芋根捣烂如泥,或同井水磨糊状药汁,敷或涂搽于伤口周围及肿处。(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黄蜂、蜈蚣咬伤:野芋根适量,磨水外搽;或以鲜野芋根适量捣烂涂搽。(《江西草药》)
⑤治土鳖咬伤:野芋鲜根和芝麻子共研碎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Yě Yù
英文名rhizome of Taro
别名老芋、野芋艿、野芋头、红芋荷、野芋荷、野山芋、土芝、麻芋子、石芋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 [Aum colocasia L.;C.esculentum(L.)Schott var. antipuorum (Schott)Hubbard et Reh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野芋,湿生草本。块茎球形,有多数须根;匍匐茎常从块茎基部外,伸,长或短,具小球茎。叶基生,叶柄肥厚,直立,长可达1.2m;叶片盾状,卵状,薄革质,表面略发亮,长达50cm以上,先端较尖,基部耳形,2裂,前裂片宽卵形,锐尖,后裂片卵形,钝,全缘,呈波状。花序柄比叶柄短;佛焰苞苍黄色,长15-25cm,管部淡绿色,长圆形,为檐部长的1/2-1/5;檐部狭长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雌花序与不育雄花序等长;能育雄花序和附属器各长4-8cm;子房具极短的花柱。花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亦有栽培。
化学成分块茎中含4个植物凝聚素(lectins),还含多糖(polysaccharide),包括:中性糖(neutral sugars),如半乳糖(galactose),甘露糖(mannose),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等,还有约40%的阴离子糖,如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甘露糖醛酸(mannuronic acid)等。从块茎中还分得-20-二十四碳烯-1,18-二醇(tetracos-20-en-1,18-diol),25-甲基三十烷酮(25-methyltriacontone),10-二十八碳烯-1,12-二醇(octacos-10-en-1,12-diol),三十五碳-1,7-二烯-12醇(pentatriacone-1,7-dien-12-en-1,9,11-triol),二十九烷(nonacos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
药理作用块根可食;但因含草酸钙,故刺激性强,煮熟即无。据云以此作食品看,肾炎发病率高;茎能使甲状腺肿大。某些亚种的野芋含皂素毒甙(Sapotoxin),有人报告从其中提出的酸性皂素毒甙0.1mg注射于大鼠,可立即致死。死后解剖除有溶血现象外,肾上腺有明显的郁血。各人对此毒甙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如食入量不大,不致中毒。
性味味辛;性寒;大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痈疮肿毒;乳痈;颈淋巴结炎;痔疮;疥癣;跌打损伤;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汗涂。
注意本品有毒,禁生服,一般不作内服。《本草经集注》:“根杀人,人不识而食之,垂死者,以土浆及粪汁饮之,得活。”
复方①治乳痈: 野芋头和香糟捣敷。(《纲目拾遗》)②治风热痰毒(急性颈淋巴腺炎): 野芋根一个,对称切开,用一块(切面向内),贴于患处,布条扎紧,初起者,可以穗散。如局部发生红疹、灼热、发痒等反应,以龙胆紫药水涂搽,便可捎散。(《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③治毒蛇咬伤: 鲜野芋根捣烂如泥, 或同井水磨糊状药汁,敷或涂搽于伤口周围及肿处。(江西《草药手册》)④治黄蜂、蜈蚣咬伤: 野芋根适量,磨水外搽;或以鲜野芋根适量捣烂涂搽。 (《江西草药》)⑤治士鳖咬伤: 野芋鲜根和芝麻子共研碎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醋磨,敷虫疮疥癣。
2.《纲目拾遗》:葛祖遗方:合麻药,治跌打损伤,痔瘘麻风,敷肿毒,止痛,治疮癣,捣敷肿伤。
3. 江西《草药手册》:解毒,止痛,消肿。治内外痔疮,小儿脱肛。
摘录《中华本草》